中國重返美國農產品市場 帶旺農業ETF走強
回上一頁
(2019/12/30 11:03:21)

MoneyDJ新聞 2019-12-30 11:03:21 記者 李彥瑾 報導

日前中美宣佈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表示,中國將大規模購買美國農產品,帶動小麥、黃豆等軟性商品(soft commodity)期貨價格上漲,農產品ETF也隨之受惠,行情表現樂觀。

MoneyDJ 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顯示,12月截至27日,Teucrium玉米指數基金(CORN.US)累計上漲2.48%、Teucrium小麥ETF(WEAT.US)上漲2.68%、Teucrium黃豆ETF(SOYB.US)勁揚5.30%。據路透社27日報導,27日美國小麥期貨價格觸及2018年8月以來新高,黃豆期貨價格也來到2018年6月以來最高價,而玉米期貨則觸及8週高點。

《ETF Trends》報導,12月13日,中美相繼證實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川普在白宮向記者表示,中國每年將向美國採購500億美元的農產品,為過去金額的兩倍。隨著中美貿易戰延燒超過一年,過去一年多來,中國進口的美國黃豆、高粱、豬肉等農產品數量大幅下滑。

路透社先前報導,去年8月,中國對美國進口黃豆開徵25%的高額關稅,導致美國黃豆出口量暴跌,一直到去年12月貿易戰進入休戰狀態,中國黃豆壓榨業者才開始恢復購買美國黃豆。今年1至10月,中國進口的美國黃豆為1,130萬噸,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31.8%。

不過,期貨經紀商IKON Commodities顧問服務主管Ole Houe接受路透社採訪時稱:「市場對中國大規模採購美國農產品越來越具有信心。」

美國農業部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9日當週,美國小麥出口銷量為714,900公噸,接近預期值200,000至900,000公噸的區間上緣。

另方面,惡劣天氣恐影響全球小麥產量的擔憂,也帶動小麥期貨價格走揚。美國期貨交易商CHS Hedging發佈報告寫道,「全球小麥產量下滑和美國種植面積減少的擔憂,為推動小麥價格上漲的原因。」

CNBC 8月10日報導,2017年中國進口的美國黃豆佔美國出口量近60%,金額達123億美元,但在中國對美國黃豆、豬肉、玉米等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後,2018年金額跌至32億美元。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12月8日公佈的數據,今年前11個月,中國總計進口7,896.9萬噸黃豆,較去年同期下降4.1%。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註1: 基金績效計算皆有考慮配息,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所有基金績效,均為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之績效表現,亦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
註2: 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基金淨值僅供參考,實際以基金公司公告之淨值為準;部份基金採雙軌報價,實際交易以基金公司所公告的買回價/賣出價為計算基礎。
註3: 上述銷售費用僅供參考,實際費率以各銷售機構為主。
註4: 上述短線交易規定資料僅供參考,實際規定應以基金公開說明書為主。
註5: 境內基金經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在國內募集及銷售,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註6: 依金管會規定基金投資大陸證券市場之有價證券不得超過本基金資產淨值之10%,當該基金投資地區包含中國大陸及香港,基金淨值可能因為大陸地區之法令、政治或經濟環境改變而受不同程度之影響。
註7: 上述資料只供參考用途,嘉實資訊自當盡力提供正確訊息,但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任何受僱人,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